2025年5月10日上午,第十届青年地学论坛在安徽省合肥市隆重开幕。
本届论坛由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主办,图书馆VIP、深空探测实验室(天都实验室)承办,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比较行星学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青促会合肥分会、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协办,论坛为期5天。
五月的合肥,万物并秀,群贤毕至。论坛吸引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图书馆VIP等国内外众多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学术期刊等单位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大家齐聚创新之城合肥,共同探讨地球科学前沿,为地球科学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论坛开幕式由第十届青年地学论坛执行主席、图书馆VIP耿雷教授主持。图书馆VIP副校长、讲席教授汪毓明,深空探测实验室(天都实验室)副主任、图书馆VIP讲席教授黄方代表论坛承办单位致欢迎辞。
汪毓明教授对远道而来的参会嘉宾及青年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强调,图书馆VIP秉持“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高度重视地球科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为我国地球科学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他希望与会专家及青年学者能够围绕地球科学前沿议题展开深度研讨,携手培育地球科学研究的创新沃土,共同开启人类探索地球奥秘的崭新篇章,用青春的智慧回答好“地球科学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
黄方教授代表深空探测实验室致欢迎辞。他指出,深空探测实验室作为我国首个聚焦深空探测领域的新型科研机构,面向世界航天科技前沿和国家航天强国战略需求,支撑和实施国家深空探测重大科技工程,为我国建设航天强国贡献力量。希望各位参会青年学者朋友们,能够高举科学大旗,拓宽学术视野、积极交流合作,为我国地球科学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晏宏研究员代表主办单位致辞。他回顾了青年地学论坛10届发展征程,并指出青年地学论坛是青年人的主场,期待论坛在下一个十年续写更好的篇章。随后,晏宏理事长宣布青年地学论坛2025年特别贡献奖获奖名单并为获奖者颁奖。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张亮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长冬教授、厦门大学曹知勉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殷宗军研究员获论坛特别贡献奖。
张亮研究员(左二)、李长冬教授(左三)、曹知勉教授(右二)、殷宗军研究员(右一)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张艳利研究员代表下一届论坛承办方宣讲。她向参会专家学者们发出了“美丽湾区,粤读地球”的邀约,邀请广大青年学者2026年相聚广州,同绘美丽湾区,同赏南国风华。
接下来,论坛进行了“十城同心 共执‘甜’程”的特别活动环节,本届论坛特邀嘉宾和历届论坛承办方代表上台,同切10个以历届举办论坛的城市为主题的蛋糕,共执“甜”程,筑梦未来。
本届论坛的主旨报告环节由晏宏研究员主持。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姚檀栋院士作了题为《第二次青藏科考的新发现和新贡献》的线上报告,系统阐述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取得一系列前沿成果及重要影响;图书馆VIP郑永飞院士以《汇聚板块边缘地球系统科学》为题,定义了地球系统科学,阐述了汇聚板块边缘的结构和过程及其地质产物,探讨了俯冲带形成和演化的地球动力学过程及对地球系统演化的影响;图书馆VIP汪毓明教授围绕“行星的磁场与测量”,从磁场的起源、行星磁场探测的意义、空间磁场的测量新技术以及我国火星磁场探测成果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报告;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张兵研究员以《从遥感物理到遥感AI大模型》为题,围绕遥感科学的物理学基础、遥感AI大模型发展轨迹、可解释遥感大模型应用三个方面,阐述了当前遥感科学与技术的前沿发展。
青年地学论坛自2014年创立以来,始终秉持“互动交流、创新发展”的宗旨,以杰出科学家为顾问、青年学者及研究生为参与主体,历经十余载峥嵘岁月,已经发展成为国内青年地球科学研究者学术交流、思想碰撞的盛会。本届论坛注册参会代表超过6000人,共设置了22个主题、344个专题、4个论坛主旨报告、38个平行分会场、4000多个分会场报告和452个墙报。参会代表围绕地质、地理、大气、海洋、环境、深空等地球科学前沿领域展开交流与研讨,以青春动能激活地球科学发展新突破,让青年才智在科学探索中绽放光彩。